团队负责人
汪勇,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勇,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暨南大学国际学院院长,中国-马来西亚“一带一路”油脂加工与安全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扬帆计划”领军团队带头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和暨南大学“杰出人才”,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油脂生物加工与健康效应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油脂生物加工与功能油脂”、“脂质生物活性分子挖掘与健康效应”以及“健康食品专用油脂体系构建与高效递送”。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计划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至今,在核心期刊已经发表论文34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236篇,总引用次数达6800余次,H指数为46。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42件(3件PCT国际专利),获授权发明专利50项(含美国2项),27项成功转化,新增产值26亿元,引领功能油脂产业升级。主持研发的“脂肪酸酯酶法催化技术”和“结构脂质健康油脂体系”等创新成果获1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1)及中国粮油学会一等奖等。牵头获批1个国家级、5个省级科研平台,包括广东省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为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基于“一核双翼”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成果获得2019年暨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建设在线课程《美好生活“油”此而来》,入选教育部在线开放课程国际平台,获2020年广东省在线课程优秀案例一等奖,入选广东省2021年度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学习经历:
1995.9-1999.6,无锡轻工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
1999.9-2002.4,江南大学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专业,硕士
2005.9-2009.6,华南理工大学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专业,博士
工作经历:
科研工作经历:
2002.4-2004.9,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助教;
2004.10-2009.9,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讲师;
2009.10-2013.10,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破格);
2013.10-2019.12,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研究员(破格)
2019.12-今,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教授(转评)
其中:
2010.9-2011.8,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农业与生物资源学院,访问学者。
2015.7-2015.9,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行政工作经历:
2011.11-2015.8,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
2015.9-2016.10,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副院长
2016.6-2018.1,暨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2018.1-2020.6,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副院长
2020.4-2023.10,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
2023.10-今,暨南大学国际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
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1)油脂生物加工与功能油脂;2)脂质生物活性分子挖掘与健康效应;3)食品乳液体系与高效递送系统
主要论文:
截止到2024年12月,已经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Chemistry、Food & Function、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油脂》和《中国粮油学报》等期刊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SCI收录230余篇,引用6600余次,H指数45。
代表性论文10篇(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
Li Wan Zhen, Song Zi Liang, Li Jun Le, Yu Jia Hui, Deng Du Jian, Cai Xiao Qing, J T Reaney Martin, Cai Zi Zhe*, Wang Yong*.(2024). Stability of tryptophan-containing LOs in flaxseed oil and their response towards gamma-tocopherol. Food Chemistry. 448:139026. (一区TOP)
Li Guanghui, Li Junle, Lee Yee-Ying, Qiu Chaoying*, Zeng Xiaofang, Wang Yong*. (2024). Pickering emulsions stabilized by chitosan-flaxseed gum-hyaluronic acid nanoparticles for controlled topical release of ferulic aci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55:128086.
Chen Jiazi, Li Wen, Lee Yee-Ying, Cai Zizhe, Chen Jing*, Wang Yong*. (2023). The synergistic treatment of cyclolinopeptide J and calcium carbonate for via BMP/Wnt In vivo and in vitro.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110:1058269.
Lee Wan Jun, Zhang Zhen, Lai Oi Ming, Tan Chin Ping, Wang Yong*. (2020). Diacylglycerol in food industry: Synthesis methods, functionalities, health benefits, potential risks and drawbacks.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97:114-125.(一区TOP)
Wang Shaolin, Lee Wan Jun, Wang Ying, Tan Chin Ping, Lai Oi Ming, Wang Yong*. (2020). Effect of Purification Method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and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Medium-Chain, Medium-Long-Chain, and Long-Chain Diacylglycerol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68(31):8391-8403. (一区TOP,封面文章)
Liang Shan, Huang Yu, Shim Youn Young, Ma Xiang, Reaney Martin J. T., Wang Yong*. (2018). Novel Flaxseed Gum Nanocomposites Are Slow Release Iron Supplement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66(20):5167-5177. (一区TOP)
Sun Guo#, Li Ying#, Cai Zizhe, Teng Yinglai, Wang Yong*, Reaney Martin J. T. (2017). K2CO3-loaded hydrotalcite: A promising heterogeneous solid base catalyst for biolubricant base oil production from waste cooking oils.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209:118-127.(一区TOP)
Wang Yong, Zhao Mouming*, Song Keke, Wang Lili, Tang Shuze, Riley William W. (2010). Partial hydrolysis of soybean oil by phospholipase A1(Lecitase Ultra). Food Chemistry. 121(4):1066-1072.(一区TOP)
Wang Yong*, Ou Shiyi, Liu Pengzhan, Zhang Zhisen. (2007).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from waste cooking oil via two-step catalyzed process.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48(1):184-188.(一区TOP,引用445次)
主要著作:
1.汪勇,欧仕益,李爱军.《粮油副产物增值加工技术》,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6年
2.汪勇,欧仕益,李爱军.《粮油副产物加工学》,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9年
3.汪勇,张宁《探索生活中油的奥秘:美好生活由此而来》,2022年
承担课题:
主持国家基金项目5项,其中1项为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863”项目课题任务5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其中1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
代表性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2024YFE0214900,中国—马来西亚油脂加工与安全DL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联合研究,主持;2025.01-2026.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472249,甘油二酯调控脂肪球部分聚结及晶膜互作对常温搅打奶油稳定及打发特性机制研究,2025.1-2028.12;
3.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2B020201000,健康型特种油脂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与示范,2021.1-2024.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31920103012,热榨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物质基础及机理研究,2020.1-2024.12;
5.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特色油料适度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与示范专项子课题,2018YFD0401103,特色小品种油料适温制油适度精炼和副产物高值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2018.7-2021.6;
6.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专项子课题,2017YFD0400202,油脂的营养、健康功能及代谢机制,2017.7-2021.6;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1671781, 基于甘油二酯表面活性固体脂肪纳米粒构建及其皮克林稳定脂肪晶体乳状液研究, 2017.1-2020.12;
8.第四批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2016YT03H132,山苍子精油绿色萃取及综合利用创新团队,2016.12-2021.12;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371785,基于甘油二酯的塑性脂肪及其油包水型乳化体系结晶特性和晶体网络结构研究,2014.01-2017.12;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000793,鼓泡式无溶剂反应体系酶催化甘油解反应机理及产物控制规律研究,2011.01-2013.12。
发明专利
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42项(3件PCT国际专利),授权23项目,其中美国发明专利2项。
美国专利:
1. Wang Yong, Teng Yinglai, Liu Manman, Zhang Ning. Method for preparing diglyceride using bubble column reactor[P]. :US10138501(B2),2018-11-27.
2. Wang Yong, Martin J. T. Reaney,Xiaofeng Li,Wenzhen Liao,Shan Liang,Yinglai Teng,Youn Young Shim,Peta-Gaye Gillian Burnett. Method for preparing linseed polysaccharide having antiviral activity and immunological activity, and use of the linseed polysaccharide[P]. :US10835552(B2),2020-11-17.
代表性中国专利:
1. 汪勇,仇超颖,黄琦琦.一种健康型全植物基常温低脂奶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 ZL202211554954.8, 2024-12-06.
2. 汪勇,蔡子哲, 张宁, 刘雪, 谢小冬. 一种低环肽A含量的亚麻籽环肽混合物的制备方法[P]. ZL 202110293927.9, 2023-10-10.
3. 汪勇,周海燕, 谢小冬,张震, 李爱军.一种酯交换反应程度的测定方法[P]. ZL 202010528437.8, 2022-04-26.
4. 汪勇,李光辉,陈佳子,张震,杨佳. 一种中链和中长链混合甘油二酯的纯化方法[P]. ZL201710568244.3,2020-09-04.
5. 汪勇,刘芳,滕英来. 一种利用酶催化制备富含EPA和DHA甘油酯的方法[P]. ZL201610363457.8,2019-07-19.
6. 汪勇,刘蔓蔓,滕英来,李爱军,张宁. 一种利用填充床反应器制备中长链甘油三酯的方法[P]. ZL201510540665.6,2019-02-12.
7. 汪勇,李小凤,廖文镇,梁珊,滕英来. 一种具有抗病毒和免疫活性的亚麻籽多糖的制备及其应用[P]. ZL201510391862.6,2017-10-03.
8. 汪勇,滕英来,崔常乐,欧仕益. 一种有机胺法选择性水解磷脂酰胆碱的方法[P]. ZL201510391169.9, 2016-05-25.
9. 汪勇,滕英来,刘蔓蔓,张宁. 一种利用鼓泡式反应器制备甘油二酯的方法[P]. ZL201410397931.X,2014-12-03.
10. 汪勇,禤耀明,刘华,滕英来. 一种鼓泡式反应器[P]. ZL201410397933.9, 2016-02-10.
讲授课程:
美好生活“油”此而来(在线课程,全校本科生通识课),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本科生),食品科学导论(全英,本科生),油脂食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全英,本科生),现代食品加工学(硕士研究生),健康食品绿色加工技术(博士研究生)
荣誉奖励:
2023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3年度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进步奖二等奖;
2020年入选暨南双百英才计划杰出人才A类;
2019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9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进步奖二等奖;
2019年第九届暨南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8年第四届全国粮油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6年度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6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
2014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省级培养对象;
2013年广东省专利优秀奖;
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0年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
社会任职:
中国粮油学会理事/油脂分会副会长; 中国营养学会油脂营养产业分会副主任委员;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广东省食品学会副监事长。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JAOCS) 编委;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编委;International Food Research Journal 编委;《中国油脂》编委会副主任及《中国粮油学报》编委。
研究生培养:
1)硕士研究生(按照拼音顺序):
2011:张震
2012:杜章斌、刘蔓蔓
2013:陈琼、孙果、左洋
2014:连莹君、梁珊、刘芳
2015:陈佳子、李光辉、张思闻
2016:谢小冬、杨佳、庄晓慈
2017:李鹏娟、梁敏怡、张园
2018:王展翔、解梦飞、张栩
2019:杜玥、李国艳、熊倩
2020:黄琦琦、刘殿欣、孙晓雪、祝蒙蒙
2021:李宛珍、刘鑫、毛逸霖、周俊
2022:吴雨欣、谢蕊、杨渡兵、叶柳余
2023:林子雅、汪峰、郑逸蓝、左灵睿
2024:胡涛、李嘉莉、何佳伊、屈嘉仪
2)合作指导硕士研究生(按照拼音顺序):
2003:刘鹏展(导师:欧仕益)
2004:陈权(导师:唐书泽)
2005:黄萍萍(导师:唐书泽)、谭艳来(导师:欧仕益)
2006:谢林云(导师:欧仕益)
2007:韩雪(导师:胡长鹰)、宋坷珂(导师:唐书泽)
2008:马顺(导师:唐书泽)、王丽丽(导师:胡长鹰)
2009:曹茜(导师:唐书泽)、肖伊莎(导师:张广文)
2010:孙浩洋(导师:欧仕益)、王尔佩(导师:唐书泽)
2011:邹玲(导师:李爱军)
2012: 万分龙(导师:李爱军)、赵金利(导师:张宁)
2013:崔常乐(导师:欧仕益)、李小凤(导师:李爱军)、杨雪(导师:张宁)
2014:刘尊(导师:张宁)、苗露(导师:唐书泽)、宋佳(导师:李爱军)、王晓晨(导师:王瑛)
2015:黄玉(导师:李爱军)、罗帅(导师:张宁)、王洪飞(导师:王瑛)
2016:杜木香(导师:李爱军)、薛雪(导师:王瑛)
2017:许趁心(导师:王瑛)、叶静(导师:李爱军)
2018:王少林(导师:王瑛)、周海燕(导师:李爱军)
3)博士研究生(按照拼音顺序):
2017:李雯
2019:李光辉
2020:陈佳子
2021:刘忠博
2022:李君乐、王守涛、赵康宇、邹硕
2023:陈培芳、胡洁冰、谢朋凯
2024:陈德初、张诣康、张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