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电 话:86-020-85226630
联系人:谢老师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邮编:51063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方向和成果  专著论文

团队蔡子哲副研究员和研究生庄晓慈在农林科学类期刊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上发表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1-06-09 来源:广东高校油脂生物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汪勇教授课题组蔡子哲副研究员和研究生庄晓慈共同在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期刊(中科院JCR 1区,影响因子4.24发表了一篇利用富含中链脂肪酸的山苍子仁油制备润滑油基础油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酯的研究,文章题目为“Litsea cubeba kernel oil as a promising new medium-chain saturated fatty acid feedstock for biolubricant base oil synthesis”,汪勇教授、李颖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研究背景:

用于制备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酯(TMPE,可用作生物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料,其脂肪酸组成对产品的氧化稳定性和低温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高不饱和度油脂制备的润滑油基础油低温性能好但氧化稳定性差;而饱和油脂制备的产品则氧化稳定性好而低温性能差。山苍子核仁是山苍子精油加工后的一种副产物,其油脂富含中链脂肪酸,其中辛酸和月桂酸含量分别为26.39%50.91%。山苍子核仁油脂饱和度高,但基本以中链脂肪酸为主,是否可以生产出氧化稳定性好且兼顾低温性能?以其为原料生产的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酯的性能尚未见报道研究。

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中,山苍子核仁经过干燥压榨后,其毛油首先被脱色,然后通过酯化(甘油)反应进行降酸处理和酯交换反应(甲醇)后,制备得到山苍子油脂肪酸甲酯(FAME)。粗甲酯经分子蒸馏纯化后,作为制备TMPE的原料。纯化后的山苍子FAME与三羟甲基丙烷(TMP)在TMP-K的催化下经酯交换反应,进一步制备生成山苍子TMPE。利用GC-FIDATR-FTIRDSC对每个处理阶段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

经过优化,确定最优工艺为:FAMETMP的比例为4:1,催化剂用量为10%(基于TMP质量),压力为100 Pa,温度130°C,时间1 h。该条件下获得的TMPE中单酯、二酯和三酯的含量分别为:9.6%5.4%84.8%,经过分子蒸馏进一步纯化后,可获得三酯含量为92.0%TMPE产品,可做为生物润滑油基础油使用。

 

研究结论:

最终产品润滑性能符合ISO VG 32的要求,氧化稳定性(35 min,旋转氧弹法)水平与饱和油脂产品相近,同时其低温性能(倾点为-15°C)亦与不饱和油脂润滑油产品水平相当。上述结果表明,山苍子核仁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物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原料,同时保证良好的氧化稳定性与低能性能。该研究所获得的结论,可为山苍子精油产业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相关研究基础。

 

原文文献:

Cai Z, Zhuang X, Yang X, et al. Litsea cubeba kernel oil as a promising new medium-chain saturated fatty acid feedstock for biolubricant base oil synthesis[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21, 167: 113564.

 



作者简介:

蔡子哲,博士,男,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中国油脂》杂志社青年编委。2012年本科毕业于暨南大学国际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级,2018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药学院生药学,萨斯喀彻温大学农学院访问学者。目前从事油料作物及其副产物的高值化加工和营养因子的制备分离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8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各一项。

庄晓慈,2019年硕士毕业于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山苍子中油脂的萃取、性质以及相关综合应用,熟练掌握高效液相仪、气相色谱仪器、分子蒸馏机等。

李颖,法国博士,现任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副研究员/系副主任(主持工作),长期从事生物质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尤其擅长于天然产物绿色萃取技术及其在化妆品、香精香料、功能配料等大健康领域的产业化,在此领域有较丰富的产学研合作经验和成果。曾任某高新技术龙头企业部门技术总监,所研发香精产品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52016年分别入选昆明市人社厅三五工程和云南省组织部百人计划人才。广东省食品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主持/核心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国家科技部项目、广东省“扬帆计划”等项目7项,累计发表SCI论文2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达11.698, 主编Springer英文著作2部,参编英文著作3部(共4章节)。2014年获欧洲超声波化学协会颁发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奖,2017年入选暨南大学第五批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第一层次)。